国片的未来,可能就在他们之中

首页 » 电影 » 正文

原标题:国片的未来,可能就在他们之中

前几天刷小红书发现一条非常炸裂的新闻,然后火速转发给了各位亲友。

大家和我的反应也非常一致,就是:

!!!

好想立刻打飞的去颐和园啊!!!

毕竟别的不说,在颐和园偶遇蒂尔达·斯文顿这件事……

听起来就很神奇,也很赛博朋克,是不是。

那么,女神这次为什么会来华呢?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在颐和园散步,其实重点还是要出席一个很棒的电影活动。

我们的“古一法师”作为青葱计划的首位特邀国际大师,同时也是香奈儿品牌形象大使,惊喜亮相了青葱计划“成为导演之前——电影的本来与未来”主题影展

自2022年5月起,香奈儿携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支持青葱计划持续助力中国电影积蓄青年创作力量,并于2022年共同创办“成为导演之前”电影大师班及主题影展。

通过资深电影人和行业先锋,将电影艺术核心理念与技巧的阐释与分享,引导未来影像创作者的视觉思维与文本透视,为新生代电影人提供交流机会,激发更多创作可能,共同赋能中国电影的未来。

自合作以来,双方已成功举办“成为导演之前”电影大师班、北京影展、上海影展,并将延续“薪火相传”之理念,以更开阔的视野与未来共同成长。

香奈儿与电影的故事不断延续,品牌放眼未来,支持女性电影人与崭露头角的电影创作者。通过助力当代电影的新生代创作力量,香奈儿延续着创始人所珍视的精神:对现代精神与个性表达的不懈追求。

而本次青葱影展的主论坛则以“电影的本来与未来”为议题,青葱计划理事长、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著名监制、编剧、策划王红卫,青葱导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执委、著名导演、监制李玉 ,青葱大师、青葱计划2023影展策展人、著名导演、监制郭帆 ,著名导演、监制路阳 ,青葱计划导演、声音指导德格才让 ,青葱计划导演、剪辑指导胡树真共同出席,并在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新导演的创作趋势与方向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影展还举办了一系列映后交流活动,电影《再团圆》《三贵情史》《他与罗耶戴尔》的主创悉数到场,和现场观众分享幕后故事,交流创作心得。

当然,重头戏之一,影展的开幕影片,就是由蒂尔达·斯文顿担任旁白的《最后与最初的人类》——所以你也知道为什么女神会来北京了吧!

《最后与最初的人类》由已故导演约翰·约翰逊(Jóhann Jóhannsson)执导,此前曾入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说到约翰·约翰逊,大家同样不会陌生,他是一位世界级的编曲大师,也曾是娄烨和维伦纽瓦导演的御用配乐师,包括《降临》的配乐也是出自其之手。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在观看这部《最后与最初的人类》的时候,我们也会时不时地联想到《降临》。

它们有着同样的宏大、冰冷和荒芜的气质。

虽然但是,《最后与最初的人类》可能还是我们看过的最为独特的科幻片之一。

它在形式上颇为先锋,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具有实验性。

电影的镜头徐徐掠过南斯拉夫铁托时期遗留的巨大建筑,在晨昏间捕捉,留下黑白画面的定格,也构成了一种对于巨物的迷恋。

背景音乐是来自冰岛的大提琴和电子乐所结合的交响诗,还有蒂尔达·斯文顿担任旁白,以一种冥想般沉静的、气韵悠长的吟诵,来朗读科幻小说《人类向何处去》的选段。

从形式上来说,影片的画面、声音和文本三者是相对独立的,从而构成了一种非常奇妙、诗意而哲学的、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被定义的类型。

这既非纪录片,也很难称得上是剧情片。这似乎是实验影像,但它又的确改编自一部经典的科幻文本。

那么,它是一部科幻片吗?

或许是的。毕竟旁白所讲述的,是一封来自未来的信,是跨越了20亿年文明历程的最后的人类,审视过往,向我们讲述的整个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

但这样一部科幻影片,其镜头所凝视的,却是上世纪的建筑,是铁托时期塑造的南斯拉夫战争纪念碑。甚至于电影所选择的文字载体,这部经典的科幻小说,亦创作于更遥远的1930年。

1930年所创作的科幻小说,1930年所构想的未来,到了今时今日,还会是“未来”吗?

或许,也正是这样关于时间的、幽微而矛盾的定义,构成了整部影片神秘而不可解的气质。

镜头里看似没有人,却又处处都是人的影子。我们听到的是现在的声音,是1930年的声音,也是20亿年后的声音。

而荒原上的雕塑,也变成了人类,变成了末日人类最后的守望和凝视——甚至于这些雕塑本身,是南斯拉夫为二战牺牲者建造的建筑物遗迹,而我们都曾经听过一种论调,二战之后,再无文明。但文明就在此刻,就在脚下,也在无尽的迷雾之中。

青葱影展选择这部电影作为开幕影片,是能够令人眼前一亮的选择。

诚然,作为一部形式足够先锋的科幻片,我们能够从中看到电影的「未来」。

但更为特殊的一点是,我们能够从《最后与最初的人类》中看到电影的「本来」。

这部电影是由一位配乐大师所执导的,是一位跨界大师的长片处女作。

但他并没有过分放大声音的作用,让影片完全变成一部着重于听感的作品。

恰恰相反,导演所追求的是影像、文本和声音之间的分裂与协调统一。看似完全独立的三种艺术形式,其实却充满了内在的和谐性。就好像1930年的科幻小说之于当代,又或者当代之于叙事里的未来。

而这种看似矛盾、实则圆融的统一,将多种艺术介质组合在一起,变得互相抽离又彼此协调。如此这般不可分割的张力,就是电影的「本来」。

正如路阳导演所说,无需询问这部电影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青葱影展的闭幕影片,则是第八届青葱计划主席、著名导演田壮壮的代表作《盗马贼》。

这部电影拍摄于1986年,距今已有将近四十年。但很神奇的是,2023年再来在大银幕上观看,我依然会觉得它是很新的。

这种新一方面体现在影片的作者表达和气质上。这是一部八十年代青年导演的作品,从那些大胆的、生猛的、近乎震撼的影像里,你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旺盛的表达欲。它来自于一个未经打磨的年轻创作者,他还有着打破常规、重新定义电影的野心。

这种新也体现在它的形式上。影片所讲述的是一名贫穷藏民的故事,但这并不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也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着眼于藏民的人生跌宕。反而镜头在更多时候是静止的,是抽离的,它对准的是广垠的藏地、是空旷的天与净土。

影片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即兴拍摄藏地的民俗与宗教仪式:回民贩子、浴佛节、天葬、扛河鬼……

这些看似近乎于纪录性的影像,使得全片的故事性很弱,文本也有着相当多的留白之处。但也正因为文本足够简单,所以它承载了更多的表达空间:

牧民有着虔诚的信仰,但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干起了盗马和抢劫的勾当,这使得他陷入了巨大的价值冲突和宿命论的悲剧之中:

为了活着,他必须盗马;可是虔诚的信仰,又宣判了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他要为盗马付出代价,又或者,他要为了活着而受到惩罚?

看似是宗教信仰的矛盾,实则却是生存的矛盾:为了活着,一个人必须是有罪的。而在罪恶中短暂求生,又终将指向死亡。

将近四十年前的电影,如今来看,竟然还是这么超前——影片看似讲述的是宗教的视角奇观,实则却是以形来写意,以虚来写实,以信仰来书写生存,以民俗来反映时代。

这与《最后与最初的人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同样用极为先锋的创作形式,使得一部近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说,依然具备超然的气质。

冥冥之中,这两部作品的先锋气质,似乎是一种遥相呼应:

《盗马贼》让我们看到了八十年代的青年导演能有多么“年少轻狂”,而《最后与最初的人类》既是导演的遗作,也是他的处女作。

当然,这也不禁让人好奇,当代的青年导演呢?他们又将带来怎样的作品?

本次青葱影展除「大师重温单元」之外,「青葱聚焦单元」也展映了三部青葱计划的青年导演之作。

《他与罗耶戴尔》的故事围绕一名藏区青年的旅程展开,影片在类型上结合了公路片、音乐片和藏族文化,这些都填补了国内在类型片上的某种空缺。

导演德格才让本身就是音乐人出身,这使得影片在视听上有着更为鲜明的视听风格:影片中,藏区原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发生碰撞,而这同样也隐喻着藏地电影中的“新声”。

《三贵情史》是一个奇幻爱情片,带有音乐剧和童话寓言的元素,又用现代化的、成人的语境来重新建构了童话的叙事。

从类型层面来看,这是我们在院线很少能见到的歌舞音乐剧类型。而从另一个维度来说,你有多久没有见过这样绚烂的、童真的爱情故事了呢?

「爱情片」在当今的院线已经渐渐沦为情人节特供的流水线作品,被很多人认为是过时的、无趣的类型,只为了迎合特定受众而被生产。而《三贵情史》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片的另一种可能性。

《再团圆》则是一部关于重组家庭的老年夫妻的故事:一对早年丧偶、结为半路夫妻的老年人,走到人生尽头,决定与哪位配偶合葬呢?

这个题材同样让人耳目一新:毕竟,年轻人来写老年人的故事是很难的,青年导演愿意去关照老年人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难能可贵的是,导演的确选择了一个非常精辟的切入点:合葬,是关于死亡的仪式,它反映出的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死,更是一个人如何审视自己的生。

纵观这些青年导演的作品,会发现一些共性:首先是类型的“新”。这些作品都在电影类型上有一定的突破,也为丰富国产片的类型化表达做出了贡献。或许可以这样说,身为青年创作者,他们的成长是有责任的,更是有力量的。

而回归创作本身,我看到的是一种视角的“新”。有人带来了藏地电影的新浪潮,有人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创作者的生命力,还有人试图去挖掘中国式家庭与老年人的社会议题……

这背后所映照的,是创作者的个人体验与时代相结合、相碰撞而生的火花,也是个体生长于时代、扎根于时代的思考。

青葱计划历经八年,成功发掘、培养、选拔出30多位获得百万资金扶持资格的青年导演,其中也有20余位青葱导演的首部长片电影拍摄完成,走向院线、市场和国内外的电影节。

在这八年里,电影技术在发展、创作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而青葱计划本身亦在不断地成长,始终跟青年导演站在一起。

而香奈儿的品牌历史也始终与电影艺术紧密相连,品牌与电影人的深厚情谊一直延续至今。

香奈儿文化基金支持全球文化领域的创新者,为敢于突破的创作者提供舞台。2021年香奈儿携手FIRST青年电影展,共同开启官方特别策展“第一帧”(FIRST FRAME)。2022年5月,香奈儿携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助力青葱计划,构想新生,畅思未来。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本次青葱影展的主题是“成为导演之前——电影的本来与未来” 。

构建出这样的一个主题,就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因为这不仅是电影的主题,也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并不只是畅想“未来”,此时此刻我们就生活在未来。

技术以空前的速度发展,AI的崛起正在前所未有地冲击着电影工业,在这样一个转折点去思考电影的“本来与未来”,这是直面当代的技术焦虑,更是一种求新求变的锐意和勇气。

而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技术焦虑,答案还是在创作之中。

在青葱影展的这些作品里,我们看到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生命阶段的人,都可以拍出惊人首作。八十年代的电影,至今仍有其先锋性。五十岁的行业大师,也能充满热忱地创作电影处女作。

“青葱”无关于生理年龄,而是一种态度,一种表达欲。“新”也不仅体现在纵向的时间,更体现在一种作者性的广度上。即使讲述的是过去的文本,同样能够以当代的创作形式,来与未来形成链接。

那么这样说来,技术更应该是一种手段,而非限制。

电影的本体是技术,但如何突破电影的边界,靠的是人,是每一个鲜活的创作者。

我们有着AI所无法拥有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只有人类才能捕捉到时代的声音和脉搏,因为人类即是时代的本体。

我们借由现在、借由此时此刻来审视过去、来触碰未来。

因此,创作者要做的,就是正如影展主题所说的,去审视那个“成为导演之前”的、作为创作者的自我,去唤醒创作表达的自觉。

回归电影的“本来”,再由此出发,去探寻电影的“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cacv.com/index.php/art/detail/id/9122.html
 推荐视频

真相背后

韩栋 屈菁菁 张皓然 上淇 阿丽

失父招领

喜翔   黄镫辉   林义雄   黄略耕   钱立䜣

秘密森林2 비밀의숲2

曹承佑   裴斗娜   李浚赫   尹世雅   崔武成

格洛丽亚在路上

朱丽安·摩尔   艾丽西亚·维坎德   加奈儿·梦奈   贝特·米德勒   蒂莫西·赫顿

加油二师兄

唐鉴军   巩汉林   王宣予   翟星月   党涛

幸福倦怠

科斯蒂亚·乌尔曼   托本·利布雷希特   沃坦·维尔克·默林   茱莉亚·克斯奇兹   米夏埃尔·维滕博恩

惩罚者2:战争特区

雷·史蒂文森   多米尼克·韦斯特   道格·休切逊   科林·萨蒙   韦恩·奈特

好莱坞圣诞

贝蒂·希金斯   Jiang Zi Long   Darren Dowler   Jocelyn Saenz   Roy Vongtama

真爱遇到他

安以轩   贺军翔   弦子   信   付辛博

奎迪3

迈克尔·B·乔丹   泰莎·汤普森   乔纳森·梅杰斯   菲利西亚·拉斯海德   伍德·哈里斯

维齐尔

阿米达普·巴强   阿娣提·拉奥·希达里   法尔汉·阿赫塔尔   尼尔·尼汀·穆科什   约翰·亚伯拉罕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