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进入儿童视界丨专访《千里送鹤》导演拉华加、制片人马海泉

首页 » 电视剧 » 正文

原标题:“蹲下来”进入儿童视界丨专访《千里送鹤》导演拉华加、制片人马海泉

在《格萨尔王传》中,有一个故事是珠姆通过一只鹤给格萨尔送信,这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渗透在藏族文化中,从历史中走出,它已成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的迁徙有着一定的种族规律,若非大鹤带领,小鹤则很难顺利回家。

黑颈鹤的特性启发了《千里送鹤》的主创团队,这部由万玛才旦监制、拉华加执导、马海泉出品、制片的电影已在影院上映,与观众见面。

影片通过纯净的视听语言和广阔的青海景观呈现,讲述了两个孩子护送黑颈鹤回家的故事,并由此呈现了父亲和两个孩子之间的情感拉扯。

在《千里送鹤》之前,拉华加凭借《旺扎的雨靴》获得了第十二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入围了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用儿童的视角讲述一个故事已成为他擅长的事,另一方面,其影片遵循自然主义手法和超现实内容结合的风格特点,也成为他个人创作的鲜明标志之一。

《千里送鹤》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他们是如何和小演员合作的?关于创作他们有什么分享?以下是导演帮和拉华加、马海泉的对话。

导演帮:您看到剧本的时候为什么决定去拍这样一个故事呢?

拉华加:刚开始时还是在犹豫吧,因为这个拍摄难度非常大,有动物和小孩。后来想到我前面片子《旺扎的雨靴》也是讲儿童的,我想做一个童年三部曲,就接下了这个项目。

导演帮:黑颈鹤在片中是否会有某种象征?还是您希望让电影回归到一个比较简单的叙事中?

拉华加:黑颈鹤有个特点,需要大鹤带领,小鹤才能飞翔。就像留守儿童,如果没有大人的陪伴的话,他们的成长就会变得很艰难,所以黑颈鹤和片子里的儿童很相似,算是一种对照。

导演帮:影片前期是黑白色的,后面画面才有其他的色彩,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拉华加:之前我们拍摄的过程中没有想到这样去处理。剪辑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推敲这个事情,我想,前半部分是室内的空间,镜头是缓慢的,还有很多固定镜头,再加上小朋友的内心是比较低落的,所以用黑白色。

开灯以后转场了,镜头动起来,室外的环境都开阔了,再加上小朋友想把黑颈鹤送到云南去,内心是开心的,所以就变成了彩色。后半部可以说是一个他的想象或者说是梦。现实会冷峻一些,反而梦境是有色彩的。

导演帮:影片通过姐弟的旅途带出了父亲和他们之间的代际关系,您自己如何看待这位父亲和这两个孩子的关系?也带有地域色彩吗?

拉华加:他们的关系比较含蓄,也比较客观、冷静,甚至是有一些隔阂的,但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隔阂,他们之间的隔阂很模糊,但是爱也在。 这对藏区来说是比较普遍的。我们在民族大学放映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这个感触,他们觉得父亲也是爱这个孩子的,只是他不会表达,不会把爱外露。 比如,鹤被人抢走了,他愿意去把这个鹤抢回来;包括后面他决定跟着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送鹤,类似这样的,就是父爱的表现。

导演帮:你们会希望通过这个影片传达一些关怀吗?

拉华加:我们希望做一个纯粹的影片,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出发去讲一个故事。他们找到了一个受伤的黑颈鹤,马上冬天了,它不能飞回家,孩子们同情他,想把它送回自己的家,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任务,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出发,其实非常简单纯粹。

导演帮:您在创作的时候会如何处理这种儿童视角?和大人的视角有什么不同?

拉华加:内容上的话,儿童视角的话单纯一点,他们想事情也比较简单,和大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孩子觉得自己可以马上骑上摩托出发送黑颈鹤回家,但是大人会思考很多,这一路的种种问题等。这也是让这个影片成立的关键要素。

导演帮:影片从他们上路之后, 也带有一些公路片的元素。在取景的时候做了哪些准备?

拉华加:大部分是在青海拍的。如果按正常的线路,从青海到云南有一些距离,但我们拍摄的过程没有这样的成本体量去支撑这么长时间的转场。

导演帮:从《旺扎的雨靴》到《千里送鹤》,都是和儿童有关的影片,拍摄儿童是否会有一些天然的困难?您是如何和小演员合作的?

拉华加:每个演员的状态不一样。对小演员,尤其素人演员的话,给他们讲戏主要是状态和感觉。孩子们情绪的延续性很重要。 拍戏的时候,有时候拍的是室外的戏,有时候是室内的戏,顺序是打乱的。小朋友的话,他不会知道拍的是哪一场,哪一个场景。所以主要给他们讲的是每一场情境里具体的情绪。

导演帮:您和万玛才旦老师有多次合作,他也担任本片的监制,他对你有哪些创作上的影响吗?

拉华加:很多,不仅创作上,包括为人处世上,我也跟他学到很多,他和演员沟通的方式可能和其他导演不太一样,他不会在现场跟演员讲太多戏。他讲戏的话是单独跟演员聊他的这个角色,让演员进入很舒服的一个状态,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导演帮:那像这一次他担任监制的工作,对影片有做出哪些建议吗?

马海泉: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最开始我们的剧本写了一些支线冲突,比如说盗猎、中毒等等。但是万马老师建议我们把这个线去掉,这样的情节会干扰主题,所以最后我们尽量让这个电影更纯粹。 其实原本我们的剧本创作过程也是以汉族的视角窥探藏地文化,从他的视角给我们提了很多沉浸式的藏地体验意见,包括影片的名字,原来影片名字叫《小鹤卓玛》,是万玛老师建议改成《千里送鹤》。

导演帮:马老师,您是一开始看到这个剧本就决定担任这个影片的出品、制片吗?

马海泉:以前我在藏区拍纪录片,对藏区文化比较感兴趣,后来有个做编剧的同学写了这个本子,我们就想把它拍出来。 尤其是玉树地震之后,出现了很多失去父母的孩子,再加上对黑颈鹤的了解,知道了黑颈鹤在藏族同胞心中是一个神鸟的地位,在格萨尔王传里也有这样的关于黑颈鹤的故事,它也是藏族生活的一部分。抱着这份怜惜与神圣感,便坚定了我的创作信念。

导演帮:这次拍摄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马海泉:主要是资金的问题。有好几度觉得可能做不成了,包括后来临近送审前,华加导演来北京机房说要改色彩,我们都很焦虑,来回踱步,后来发现他修改的意图是对的。再到后面片尾曲,其实已经没有资金做了,华加导演自己找了朋友来给我们演唱,他在这过程中也承担了很多制片的工作。

导演帮:您有特别喜欢的导演和作品吗?

拉华加:每个阶段不一样,比如在学校里面的话,可能关注的是阿巴斯之类的导演,他们也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这方面和我们有相似的地方。最近可能会关注《一次别离》的导演阿斯加·法哈蒂之类的,他在讲述一些非常当代的故事,包括生活反应。类型片的话,我也很喜欢昆汀等。

导演帮:有很多新人导演也希望自己能够去创作,对这样的一些群体您有没有什么个人经验或者建议分享?

拉华加:拍电影的话实践经验很重要,你现场学到的东西可能学校里学不到。 真的想拍一个片子的话,就多跟一些剧组,融入剧组当中才能真正学到一些东西。 我自己一开始也是当导演助理,然后当执行导演,做了几部影片的执行导演开始拍自己的剧本,都会有一个过程。现场的经验很重要,谢飞老师也说电影是拍出来的。

导演帮:影片上映对观众的反馈有什么期待吗?或者说市场的反馈?

马海泉:从我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很大的主题是陪伴,所以希望它能给一些家庭或孩子、家长带来启发,大人们能用一种“蹲下来”的视角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关注孩子内心细小的东西,让孩子有个健康成长的空间,这是我的一个愿景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cacv.com/index.php/art/detail/id/6711.html
 推荐视频

躁起来吧姑娘们

凡妮莎·吉德   马克斯·布博里尔   索琳·里戈特   格雷戈里·加迪诺尔   莎拉·苏克

别挂电话

西耶娜·盖尔利   加勒特·克莱顿   格雷格·萨克因   贝拉·戴恩   帕克·索耶

狐仙

曾之乔   陈志朋   冯波   莫少聪   韩一菲

乖乖女是大明星

麦莉·赛勒斯   卢卡斯·提尔   比利·雷·赛勒斯   艾米丽·奥斯蒙特   杰森·厄尔斯

逃狱兄弟3

谭耀文   吴卓羲   黄德斌   张建声   栢天男

魔王勇者

小清水亚美   福山润   斋藤千和   户松遥   东山奈央

寻子遇仙记1924

查理·卓别林   卡尔米勒   艾德娜·珀薇安丝   杰基·库根   艾伯特·奥斯汀

马来亚三日

Kelly B. Jones   路易·曼迪勒   凯利·林恩·莱特

恶之花 악의 꽃

李准基   文彩元   张熙珍   徐现宇   孙钟学

反骗警察

周澄奥   陈嘉男   李劲峰   蒋典   王雅捷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